继1月社融大超预期后,2月社融再次强势。新增规模为1.71万亿元,而市场预期值是1.07万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多增8392亿元,推动存量社融增速从10.0%反弹到10.3%,结束了此前连续3个月放缓的趋势。剔除政府债券口径的存量社融,同比增速回升幅度更大,从11.7%到12.1%。
先来看信贷,总量和结构都很亮眼。2月新增人民币贷款1.36万亿元,同比多增4529亿元。结构上看,信贷长期化的趋势延续。居民中长期贷款新增4113亿元,同比多增3742亿元。企业中长期贷款新增1.1万亿元,同比多增6843亿元。对比来看,居民短期贷款减少2691亿元,企业短期贷款新增2497亿元,同比分别多增1813亿元和少增4052亿元。
和1月一样,企业短期贷款锐减,而中长期贷款大增,主要原因有以下三点:
第一,经济内生性恢复后,企业尤其是制造业企业,扩大资本开支的意愿增强。2020年四季度制造业产能利用率达到了78.4%,处于近3年同期的高点。今年1~2月出口强劲,国家统计局有关领导在解读2月PMI时也称,多数制造业出口企业对近期外贸形势仍保持乐观。看好未来需求,但现有产能已经得到比较充分的利用了,企业有动力去增加资本开支,尤其是设备更新。政策也在引导加大对制造业企业发放中长期贷款,这为制造业企业提供了适宜的融资环境。
第二,“就地过年”倡议下,复工复产较往年更快,导致信贷投放受春节因素的影响可能小于以往。加之对信贷资金违规进入楼市和股市的监管趋严,规范了资金投向,实体企业在获得信贷支持时有一定优势。
第三,相比于企业旺盛的融资需求,当前的信贷额度可能偏紧,因此企业信贷额度向中长期贷款倾斜。2月新增未贴现承兑汇票640亿元,同比多增4601亿元,票据贴现利率也保持在高位;新增票据融资-1855亿元,而去年同期是634亿元,今年2月同比少增2489亿元。融资需求从表内向表外票据转移,侧面反映了相比于实体融资需求,当前的信贷额度可能偏紧。此外,随着再贷款、再贴现等政策的逐步退出,银行投放信贷的意愿也会下降。在此情形下,企业有动力去提高中长期贷款占比。
1月居民中长期贷款创下历史新高后,2月再次处在高位。主要原因是2020年四季度房地产销售火爆的滞后,因为从房产交易到贷款发放,中间存在2~3月的时间差。去年四季度开始收紧了热点城市的房贷政策,但从近两个月的新增居民中长期贷款来看,相关政策对总体的新增房贷规模影响不大。目前房地产销售回款占房企资金来源的比例已超过50%,居民中长期贷款这么强,能够缓和融资政策收紧后对房企的冲击。后续房贷政策如果没有大幅收紧,那么地产投资尤其是建安投资断崖式下跌的概率很小。
再来看非标融资。2月信托贷款减少936亿元,同比多减396亿元。和前值减少842亿元相比,信托贷款对社融的拖累进一步扩大。根据中国信托业协会的统计,今年2月信托到期规模为1716亿元,是全年各月中最低的。2月信托净融资较1月进一步减少,主要因当前对信托尤其是资金信托的监管,依然呈高压态势。往后看,在经济内生性动力较强的情况下,信托监管政策放松的概率很小,随着信托到期规模的上升,信托贷款净融资预计还将维持在低位。
2月新增委托贷款-100亿元,同比少减256亿元。前值是增加91亿元,时隔36个月转正。我们认为在2018年1月出台委托贷款新规后,经过3年的监管和整治,后续委托贷款继续大幅拖累社融的可能性不大了,今年后续个别月份还有可能会正增长。
债券方面,2月企业债净融资1306亿元,同比减少2588亿元,主要原因是春节长假对信用债的发行会有一定影响。根据Wind统计的信用债(企业债+公司债+短融+中票+定向工具)发行规模,2月为5487亿元,而3月至今已达5716亿元。因此,后续信用债的净融资规模大概率会上升。政府债券净融资1017亿元,同比少了807亿元,主要因今年没有提前下发专项债额度。随着两会确定了3.65万亿元的专项债额度,将迎来专项债的集中发行。
2月新增人民币存款1.15万亿元,和去年同期相比多增1294亿元,人民币存款余额增速持平在10.4%。其中,居民存款增加3.26万亿元,同比大幅多增3.38万亿元;企业部门存款减少2.42万亿元,同比多减2.70万亿元。今年1月刚好相反,当时居民存款少增2.76万亿元,而企业部门存款多增2.56万亿元。这种变化主要来源于春节错位,存款以年终奖的形式从企业部门转移到居民部门的时间不一样。财政存款减少8479亿元,同比多减8687亿元,而今年1月是增加1.17万亿元。财政存款的减少,意味着2月开始加大财政资金投放,这对资金面偏松也有一定贡献。
M1同比从14.7%下降到7.4%,接近腰斩,春节错位下的高基数对此有较大影响。M2同比从9.4%提高到10.1%,原因一是新增信贷超预期后,银行体系所创造的存款也在增加;原因二是财政存款投放加快,转化为居民和企业存款。
2月社融再度超预期,信贷结构也在优化,反映了实体的融资需求依然较强,经济还将维持韧性。当前经济面临的主要问题是,大型企业恢复得较快,而广大中小企业的生产经营还在恢复中,原材料快速涨价让中小企业的处境变得艰难。就此而言,政策不具备快速收紧的基础,大概率将维持“不急转弯”的基调。1月和2月新增信贷都维持高位,也表明压缩信贷额度的力度并不大。货币政策对市场的冲击可能没有想象中的那么强,紧信用来得没有那么快。
(钟正生系平安证券首席经济学家)
第一财经获授权转载自微信公众号“钟正生经济分析”。