2021年是“十四五”开局之年。强化科技创新、加快数字经济发展,是多地发展的关键词。
在区域经济发展过程中,城市的竞争力,越发地体现在高科技产业的竞争中。围绕科技创新,加速推进城市智能升级、企业数字化转型、产业集群创新更是重中之重。
同时,新基建成为新型智能城市建设基石,支撑产业和社会智能化升级的智能设施将成为未来增长点。各地因地制宜推进区域数字经济发展部署,大力推动本地产业数字化转型,抢占新一轮数字经济制高点,提升城市竞争力。
在构建新发展格局的大背景下,聚焦区域经济一体化,以创新驱动产业集群的培育和升级,产业云这一新生态越发地被大众所熟知。
多地纷纷下重注 推动产数融合
《中共中央关于制定国民经济和社会发展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提出,“发展数字经济,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打造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发展数字经济,主要包括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根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2020年7月发布的《中国数字经济发展白皮书(2020年)》(下称《白皮书》),2019年我国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约为28.8万亿元,占GDP比重由2005年的7%提升至2019年的29%,产业数字化加速增长。
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已成为我国能否实现经济高质量发展的关键性问题。要推动这两者深度融合,必须落脚在产业的深度融合上,产业是经济的核心,把重点放在提升产业层面的经济功能上,推动产业生态化。
目前,各地政府已陆续发布了《第十四个五年规划和二〇三五年远景目标的建议》,着力以科技创新缔造新发展动能,提高我国关键核心技术创新能力,加快关键核心技术攻关。多地提出要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实体经济深度融合。
其中,北京表示,坚持智能制造、高端制造方向,大力发展集成电路、新能源智能汽车、医药健康、新材料等战略性新兴产业,前瞻布局量子信息、人工智能、工业互联网、卫星互联网、机器人等未来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深入实施北京大数据行动计划,加快企业数字化赋能。
上海提出,加大第五代移动通信、工业互联网、大数据中心等新兴基础设施投资,推动集成电路、生物医药、人工智能三大先导产业规模倍增,加快发展电子信息、高端装备等六大重点产业,大力发展数字经济,全面实施智能制造行动计划。
广东方面,打造新一代电子信息、绿色石化、智能家电、汽车、先进材料等十大战略性支柱产业集群,加快培育半导体与集成电路、高端装备制造、智能机器人、区块链与量子信息等十大战略性新兴产业集群,加快推进数字产业化和产业数字化,推动数字经济和产业经济深度融合。
江苏也表示,加快壮大新一代信息技术、高端装备制造、新材料、绿色低碳、生物技术和新医药等高新技术产业,培育一批居于行业领先水平的国家级战略新兴产业集群,大力发展数字经济,推动数字产业化、产业数字化,制定工业互联网发展行动,加快发展优势制造行业的工业核心软件。
山东将大力发展智能制造、个性化定制、柔性生产、云制造等新模式,聚焦石化、汽车、加点、信息、海洋等优势领域,打造一批具有战略性和全局性的产业链,加快发展数字经济。
浙江则将深入实施数字经济五年倍增计划,大力建设国家数字经济创新发展试验区,加快打造数字变革策源地,培育壮大数字产业,形成一批具有国际竞争力的数字产业集群。
企业数字化转型加速
产业数字化,包括但不限于工业互联网、两化融合、智能制造、车联网,平台经济等融合型新产业新模式新业态。
《白皮书》显示,2019年,各省市产业数字化占数字经济的比重均超过60%。从总量来看,广东、江苏、浙江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均超过2万亿元,上海、北京、福建、湖北、四川、河南、河北等省市产业数字化增加值规模也超过1万亿元。
《白皮书》认为,随着产业数字化转型由单点应用向连续协同演进,传统产业利用数字技术进行全方位、多角度、全链条的改造提升,数据集成、平台赋能成为推动产业数字化发展的关键。
中国信通院工物所广州运营中心主任李琦琦今年1月在媒体上表示:“从两个领域的规模来看,产业数字化大概占据8成,而数字产业化占据2成。不过,从目前发展趋势来看,数字产业化随着互联网企业的崛起,发展得很快,但产业数字化这块还相对滞后。”这其中,作为市场经济的主要构成以及创业就业的主要载体,中小微企业的数字化转型是释放经济潜力的关键。中小企业的韧性是我国经济韧性的重要基础,是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的关键环节,是构建新发展格局的有力支撑。但相比于大企业,中小微企业在人才、资金、技术、管理方面都较为落后,其面临的核心问题是如何运用数字技术革新生产方式、管理理念,推动可持续发展。因此,亟需一个数字化普惠平台和有成功实践的“领路人”。
这一点,国家也已经看到并不断给出支持。2020年4月,国家发布的《关于推进“上云用数赋智”行动 培育新经济发展实施方案》提出,深化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云服务基础上的轻重资产分离合作。鼓励平台企业开展研发设计、经营管理、生产加工、物流售后等核心业务环节数字化转型。鼓励互联网平台企业依托自身优势,为中小微企业提供最终用户智能数据分析服务。促进中小微企业数字化转型,鼓励平台企业创新“轻量应用”“微服务”,对中小微企业开展低成本、低门槛、快部署服务,加快培育一批细分领域的瞪羚企业和隐形冠军。
2月2日,为支持中小企业发展,国家财政部、工业和信息化部等部委联合印发《关于支持“专精特新”中小企业高质量发展的通知》,在“十四五”期间,中央财政将通过中小企业发展专项资金累计安排100亿元以上奖补资金,引导地方完善扶持政策和公共服务体系,分三批(每批不超过三年)重点支持1000余家国家级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即重点“小巨人”企业)高质量发展。
在主要支持专精特新“小巨人”企业推进的工作方面,《通知》表示,一是加大创新投入,加快技术成果产业化应用,推进工业“四基”领域或制造强国战略明确的十大重点产业领域“补短板”和“锻长板”;二是与行业龙头协同创新、产业链上下游协作配套,支撑产业链补链延链固链、提升产业链供应链稳定性和竞争力;三是促进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改造,业务系统向云端迁移,并通过工业设计促进提品质和创品牌等。
此举得到数字化“领路人”们的积极响应。
华为云中国区总裁洪方明接受媒体采访时表示,评价一个经济体的活跃度,不在于有几个大的企业,更重要的是看成千上万中小企业的活跃程度,才是国家能解决就业、提升整体经济活跃度的一个重点反应。需要从小、散、低能,走向一个高、精、尖端的发展方式,如何补齐研发、市场、供应链,服务等能力,实现供应链的拉长,上下游供应链整合,是产业集群发展的核心诉求。华为所建的云平台汇聚了各种技术和生态,为该诉求提供了变革所需的技术商业手段。
从简单联接走向深度赋能
云、5G、AI等数字技术的应用,是产业集群创新发展的关键。
在新基建背景下,5G、云、AI等创新技术正在激活越来越多的传统产业血脉。据中国信息通信研究院测算,2020年~2025年期间,我国5G商用将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10.6万亿元,直接创造经济增加值3.3万亿元;间接带动经济总产出约24.8万亿元,间接带动的经济增加值将达8.4万亿元。云技术给传统产业输入了新的血液。
在江苏,华为带来的“云+联接”为江苏制造业提供了数字化、网络化、智能化转型服务,助力江苏省建设“365工程”取得初步成效。在过去几年里,华为已与苏州、无锡、常州等多个工业园区或重点企业开展合作,与江苏省380多家企业开展“一对一”合作,为江苏制造业企业转型升级提供了强大的推力。
不同于产业互联网侧重联接企业的各种数据和生产资料,从而为企业提供和转型升级的动能;产业云除了联接功能外,还向企业提供产业赋能和丰富的线下服务,包含了行业的最佳经验,同时结合了多种先进的技术手段。
2019年,华为云在东莞松山湖建立工业互联网创新中心,微电子、机器人与装备制造等产业集群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德普特是广东东莞松山湖一家从事电子制造行业的公司,为了满足高端客户对企业智能化工厂管理的需求,增强企业核心竞争力,2019 年,华为云助力德普特数字化转型,基于华为云工业互联网平台FusionPlant 打造的大数据平台,有效降低企业运营成本,推动智能化之后,企业人工成本直接下降了25%~30%;在2020年疫情期间,更是帮助德普特有序指导复工复产,保障0疫情案例发生。
2020年11月,首个由华为牵头的东莞松山湖电子信息产业集群入选2020广东特色产业集群数字化转型试点。对此,洪方明表示:“引领产业集群数字化进程,通过与行业标杆性企业或重要的工业装备集成服务商进行合作,形成共性程度较高的行业解决方案后,再到行业进行复制推广,最终助力产业上下游数字化转型升级。”
业内对于产业云的定义是:产业云是面向区域产业集群和集群内企业,提供基于云基础设施的技术和服务解决方案平台,以赋能企业创新发展、优化区域整体效能、促进区域产业升级。从本质上说,今天整个经济发展对信息化、数字化的需求催生了产业云这个概念和模式,同时产业云也回应了产业在供销服过程中向哪里走、怎样转型升级的问题。
产业云的核心价值有三个方面,第一,服务区域增长,产业云将通过推动产业与技术的融合升级,促进区域经济增长;第二,赋能企业创新,产业云将持续提升中小企业数字化转型的市场能动性,促进区域共享普惠发展成果;第三,建立生态保障,产业云将有助于推进创新生产要素融合和机制确立,优化区域经济发展基础。
短短3年时间,华为云已经服务全国100+城市,以创新中心为载体,为地方产业数字化转型赋能,助力产业新旧动能转换。华为云产业云创新中心为1.5万+企业提供软件开发、人工智能(AI)、工业互联网、物联网(IoT)、增强现实与虚拟现实(AR/VR)、智能网联汽车、鲲鹏生态、区块链等数字使能服务,为培育经济增长新动能提供重要引擎。
根据市场研究机构Canalys发布的2020年第二季度中国公有云服务市场报告,华为云以15.5%份额超过腾讯云位居第二。
未来三年,华为将为超10万家企业提供数字化转型服务,推动以数字经济为牵引,以实体经济为切入点的产业数字化智能化转型升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