访谈嘉宾
马一德
全国人大代表
中国科学院大学
公共政策与管理学院教授
庄伟
北京市人民检察院第一分院
党组成员、副检察长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王勇
江苏省苏州市人民检察院
党组副书记、副检察长
全国检察业务专家
访谈内容
习近平总书记在党的二十大报告中强调,“人才是第一资源”“深入实施人才强国战略”。最高人民检察院检察长应勇在与第五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座谈时指出,“国家发展靠人才,民族振兴靠人才,党的检察事业创新发展根本也要靠人才、靠队伍!”检察人才培养是推进检察工作高质量发展的内生动力,本期访谈我们邀请专家学者共同聚焦检察人才培养,畅谈人才强检之道。
主持人:请问马代表,在您看来,检察人才建设对于全面推进依法治国有着怎样的意义?新时代检察人才需要具备哪些素质?
马一德:习近平总书记在不同场合多次强调要大力培养法治人才。检察机关是法治建设的重要力量,宪法赋予检察机关法律监督职能,在全面推进依法治国中起着举足轻重的作用,所以检察人才的培养尤为重要。
我认为,新时代的检察人员应该具备这几种素质:第一,要有讲政治的大局观。首先要对党忠诚,人民检察院的工作要坚持党的绝对领导,讲政治、对党忠诚是第一位的。第二,要有强烈的责任感、正义感。第三,要有浓厚的法治修养、法治理论和法治实践水平。第四,要对中国实际和中国问题有深刻的了解,要有发现和解决问题的专业能力。
主持人:王检、庄检,您二位先后获评过全国检察业务专家,是非常优秀的检察人才。请问二位,作为新时代检察队伍中的“尖兵”,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如何发挥更大作用?
王勇:检察业务专家作为全国检察机关办案中的业务精英,首先要在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上,走在前、作表率、作示范。其次,我们在办好案件的同时,要把自己的能量,自己对案件的理解,自己的司法理念,自己的办案的技巧和方法,努力传递给更多的人。第三,我们检察业务专家除在检察系统内发挥作用外,也要在与公安机关、法院、律师界、法学界的交流中,体现检察业务专家的作用和价值。最后一点,我觉得作为检察业务专家,也不能忘了普法的身份。我们有必要在日常做好普法工作,让老百姓知道检察机关的职责职能,知道我们检察机关努力高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初心。
庄伟:获评检察业务专家,是荣誉更是责任。对标最高检党组提出的要求,我的理解是,作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不仅要做“开路先锋”,还要做“领航头雁”,推动“个体先进”向“群体先进”拓展升级,为检察工作现代化凝聚更强更大力量。
首先是带头“讲政治”。作政治忠诚的表率,把“从政治上看”落实到检察履职全过程各环节。在司法办案中,要深刻认识到我们办理的每个案件都事关民心民意、事关党的执政根基,以依法履职、公正办案守护民心、赢取民心;在法律监督工作中,要善于从政治的高度考量问题、明辨是非,从政治的角度科学决策、精准监督。其次是带动年轻检察人员不断锤炼思维方式。启发工作思路、传承工作方法。第三是引领塑造新质法律监督能力。作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不仅要传承已有经验,更要与大家一起不断创造新的经验,为新质法律监督能力作出贡献。
主持人:马代表,新时代新征程,对检察工作提出了更高要求,检察人才培养如何跟上时代的脚步?
马一德:新时代检察人才的培养,要围绕检察工作,要服务高质量发展。随着科技自强自立,随着中国高质量发展,尤其是新模式新业态数字经济和平台经济的蓬勃发展,中国现在正从知识产权大国向知识产权强国迈进过程中,在知识产权保护方面也遇到很多新的挑战。检察机关参与知识产权案件的办理和知识产权案件的监督尤为重要,因此,也对检察人才建设提出了更高要求:第一,要加大对检察机关高质量涉外人才的培养。第二,要加强对知识产权专业人才的培养。第三,加强对数字检察人才的培养。
主持人:请问王检,您认为,要成为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应该具备哪些核心能力?如何培养、提升这些能力?
王勇:我觉得首先要有强大的责任感,有对案件、对事实、对当事人的强烈的责任感,才会对案件要求精益求精。第二,需要认真细致的工作态度,有这样的工作作风,任何的疑难复杂案件都不愁办不好。第三,要有高质效办好每一个案件的初心。无论案件大与小,疑难或者简单,都要认真负责把它办好,努力在每一个案件的办理过程中,实现三个效果的统一。在每一个执法办案的细节中做到极致,自然能够提高自己的水平和能力。最后一点,我觉得做一名检察业务专家,一定要有知识输出的能力。最好的方法就是在办案中,在写文书中,在汇报案件中,在讨论案件中,把学到的知识变成自己的语言表达出来,一个人只有找到了自己知识输出的方法和技巧,才能源源不断的输入,才能把书本上的知识、别人的知识和长期检察系统传承的知识,变成自己的知识。
主持人:庄检,您获得过第二届全国十佳公诉人,在您看来,怎样才能成为一名出色的公诉人?
庄伟:要成为一名出色的公诉人,有两个方面的积累是必不可少的:一是要在海量的案件中千锤百炼。只有在海量的案件中“见过世面”,在案件中不断锤炼思维能力、实战能力,才能有底气和实力在各式各样的案件中“游刃有余”。二是要日复一日坚持学习。通过持续学习不断优化知识结构、提升理论水平、增强专业本领,将书本上的知识与实践中的认知不断碰撞,转化成为思想自觉和行动自觉。
主持人:请问王检,目前,我们在检察人才培养、检察队伍建设方面有哪些比较好的经验做法,取得了哪些具体成效?
王勇:检察机关这些年在人才培养方面积累了较多的好经验好做法。比如说,从2000年开始举办的全国十佳公诉人竞赛,到现在为止已经进行了八届,输出了80名全国的十佳公诉人,形成了一个工作的品牌,也在全社会形成了共识。第二,就是全国检察业务专业的评选,经过长期积累,也形成了自己的品牌和工作效益。第三,检察机关开展了检察实务专家进校园以及高校老师到检察机关挂职等系列工作,实现了检察业务专家与学者双向奔赴,打通了理论和实践双向沟通的桥梁,让学者的知识有效供给到检察实践的一线,有效提高了检察机关的学术素养,培养出了检察业务专家、检察业务能手等不同层次的检察人才,在不同层级的检察机关,在检察机关不同的岗位,都发挥了重要作用。
主持人:请问庄检,2023年8月,最高检领导与第五批全国检察业务专家座谈交流,会上提出,要明确人才培养方向,在您看来,这个方向有哪些具体要求?
庄伟:应勇检察长强调,明确人才培养方向,着力强化政治素质、业务素能、职业道德素养,这三个方面就是我们在培养检察人才时要着重把好的“三关”:
第一是政治关。检察人才要自觉坚定地在党的绝对领导下推进党的检察事业创新发展,面对纷繁复杂的局势能够保持政治定力,不仅能够做到从政治上着眼开展司法办案和法律监督工作,同时,还要以司法办案和法律监督的实际成效助力夯实党的执政根基。
第二是能力关。检察人才要业务能力过硬,要体现出人才的价值。具体表现在:重大疑难复杂案件能顶起来,重大复杂专项能扛起来,能够办好一个案子,也能够为社会治理、国家治理献智献策。
第三是廉洁关。作为司法工作者、法律监督者,打铁必须自身硬,在担当有为中涵养廉洁正气,以一身正气担负起维护公平正义的时代之任。
主持人:马代表,您是知识产权专家,也一直关心关注知识产权检察工作,对于专业检察人才的培养,您有什么意见建议?
马一德:第一,加强与高校的密切合作,从著名高校的法学院挑选人才,与检察机关深入互动。第二,从留学学成人员中,挑选一批懂全球治理,懂国际规则,又懂知识产权前沿的复合型人才,充实到检察机关。第三,加强对新业态新模式,尤其是对新科技的研判,加大用现代化手段,用科技的手段来提高办案的质效,加强检察机关的办案力量和人才培养。(联合出品:最高人民检察院新闻办 检察日报社 策划:刘萍 张振华 视频:刘萍 郭奥凝 海报:察画汇创意社 王翊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