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山体崩塌、爆破式修缮,“二十四道拐”这条“抗战生命线”如何脱险?
2025-09-01 10:49  浏览:9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筹展网”
温馨提示:为防找不到此信息,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筹展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一条蜿蜒在群山中的“抗战生命线”,在遭受自然灾害侵袭后,面临损毁风险!就在修复工作启动后,一场“二次伤害”却让危机加剧……检察机关通过行政公益诉讼,督促行政机关成功修复国家级抗战遗址“二十四道拐”公路,让这座承载抗战历史的遗迹重获新生。2025年9月1日,最高人民检察院发布“铭记抗战历史 传承抗战精神”检察公益诉讼典型案例,详细介绍了这起案例。

山体崩塌触发遗址危机

nload="this.removeAttribute('width'); this.removeAttribute('height'); this.removeAttribute('onload');" />
“二十四道拐”公路(图片来源:中国黔西南微信公众号)

“二十四道拐”公路并非普通山路。它位于贵州省晴隆县南郊,始建于1936年,因沿途有24处连续弯道而得名,是滇缅公路重要组成部分。据统计,抗战期间,约有45万吨的武器弹药、油料等战略物资从“二十四道拐”公路运送到抗战前方,为抗日战争的胜利做出了重要贡献。“二十四道拐”公路,也成为名副其实的“抗战生命线”。

2006年以来,二十四道拐抗战公路先后成为全国重点文物保护单位、全国爱国主义教育基地等,并入选第一批“国家级抗战纪念设施、遗址名录”。

然而,一场自然灾害让这条“活历史”陷入险境。2024年8月,“二十四道拐”公路两旁山体崩塌,持续垮塌的泥土石块滚落到“二十四道拐”公路,冲毁部分路面、挡土墙、排水沟,遗址面临损毁风险。

检察建议拉开法治保卫战


“二十四道拐”公路受损现场

同年9月25日,贵州省黔西南布依族苗族自治州晴隆县检察院接到人大代表反映线索后,依法立案调查。

检察官通过实地勘查、无人机航拍、查阅相关资料、走访知情人员等方式查明,确认了崩塌的严重后果:公路山体崩塌方量约280m³,持续滚落的泥土石块导致部分路面及排水沟凹陷,古驿道被掩埋,部分墙体损毁。

2024年10月12日,晴隆县检察院根据《中华人民共和国文物保护法》《贵州省文物保护条例》相关规定,依法向负有监督管理职责的晴隆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制发检察建议,建议依法履行抗战遗址、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采取措施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修缮,及时消除安全隐患。

同年12月5日,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书面回复称:已制定《晴隆县二十四道拐危岩排险治理方案》,正在委托第三方公司开展治理工作。晴隆县检察院遂依法中止审查,但法治监督并未止步。

错误修缮引发二次危机

晴隆县检察院持续跟进监督发现,开展危岩排险的第三方公司无文物保护修缮资质,进场后采取爆破方式对崩塌山体进行治理,导致危岩体松动加剧,更多碎石滚落至公路路面造成二次损坏。

经委托文物专家出具意见:“二十四道拐公路受损和安全隐患问题仍然存在,建议及时制定修复方案启动修缮工作。”

面对监管不力,2025年4月7日,晴隆县检察院恢复审查后依法向法院提起行政公益诉讼,诉请判令县文体广电旅游局依法履行本辖区文物保护监督管理职责,采取有效措施对“二十四道拐”公路进行修缮,消除安全隐患。

法治之力守护遗址新生


庭审现场

7月15日,法院经开庭审理,认为县文体广电旅游局虽然在诉讼期间与具有文物保护工程资质的第三方公司签订合同,委托开展修复工作,对“二十四道拐”公路采取了一定加固措施,但仍然没有完成全部修复工作并完全消除遗址所面临的损毁风险,遂依法判决县文体广电旅游局继续履行职责。


办案检察官查看抢险加固现场

判决生效后,修复工作步入正轨。县文体广电旅游局委托第三方公司制定了修复方案,按程序推进“二十四道拐”公路修缮工作。截至目前,已完成公路抢修加固工作,清除危岩体总方量约224m³,对受损的挡墙进行了修复,新建长25m、高2.5m挡土墙进行防护,沿山体危岩带上方平台挂主动防护网,目前道路已经能够正常通行。


(作者:汪银平 王极)


发布人:38c3****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