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健康夜话 | 从《人到中年》重新认识医生职业
2024-10-07 19:20  浏览:1771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筹货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筹货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小编暖心提醒,音乐相伴更有感觉~

尹秀云

本期推介电影:《人到中年》


1982年,改编自作家谌容同名小说的电影《人到中年》上映,这是我国为数不多的以医生作为主要角色的影片,曾同时获得金鸡奖和大众电影百花奖。电影通过中年眼科医生陆文婷的工作和生活,展现了20世纪70年代末医生群体的时代境遇。《中国电影史》曾评价,《人到中年》最大的成就是塑造了“陆文婷医生”这个典型人物形象。40多年过去了,这部电影依然能给我们很多启迪。

医生是使命还是职业?

何谓医生?我们该如何定义医生?这个问题似乎再简单不过。2000多年前,医学先贤希波克拉底曾说:医生所寻求的不是自己的利益,而是人体的利益。但在社会生活中,医生也有生存的需求和压力,没有生活的保障何谈为他人解困。作家冯骥才在小说《俗世奇人》中描写了一位擅长“正骨拿环”的医生,据说“连洋人赛马折胳膊断腿也来求他”。但此人行医的规矩是:凡来瞧病,无论贫富亲疏,必得先拿七块银圆码在台子上。于是就有“人家骂他认钱不认人,能耐就值七块……当面称他苏大夫,背后叫他苏七块”。

如何破解这个迷思?在《人到中年》中,陆文婷用她的行为给出了一种答案。医学院毕业、初到医院工作的陆文婷被分配到眼科。彼时,我国眼科发展较为落后,很多在国际上已被广泛推广应用的技术在我国仍是空白。陆文婷坚定选择眼科的原因是她希望能用新技术帮患者重见光明。

在为两位患者做手术的前夜,陆文婷冒着雨到医院去查看患者情况。丈夫无奈地说她,常常是“人在家里,魂儿在医院”。为了患者,她牺牲掉了陪伴家人的时间甚至是自己的健康。

医生更多是一种使命还是职业?现代医学之父威廉·奥斯勒认为,医学界不是不可以将医疗定义为必须附加付费机制才能获得的服务,或将医患关系变成事实上的消费关系。但如此一来,医生所要求的职业声誉、权威、社会地位和尊重就可能减少或不存在了。

谁能走出第一步?

《人到中年》中,陆文婷医生真正地将患者的福祉置于自己的利益之上,但她自己的女儿生病、发烧时却得不到及时照顾,丈夫不得已担负起全部的家务而影响事业发展,陆文婷本人工作18年一直未能晋升、收入不高……这样的状况让人们不禁戚戚然。2016年,中国工程院院士、复旦大学附属中山医院教授陈灏珠在领取一项行业荣誉时致辞:“我的同道,没有一个不热爱着这份事业……我国的人均预期寿命早已达到中等发达国家水平,这离不开我的诸多同道在医疗卫生行业的工作和奉献。这个社会,能否给医务人员多一分理解和宽容;众多媒体,能否对医学科学多一点尊重和传播;上级部门,能否给基层和一线的工作者多一些发展空间……让他们活得体面和有尊严,不必担心自己的生命安全,不必忧虑滑入灰色地带,心无旁骛地热爱这份事业。”据说,当时很多坐在台下的医生听闻这段话,都落下眼泪。

但是,眼泪并不能冲刷掉问题。当下,医师群体之“所是”与社会公众观念中的医师之“所应是”的不一致,是造成医患间认知偏差的原因之一。有学者说,“信任是一个社会的简化机制”,这在医患关系中更是如此。

2002年,《医师宣言》在全世界范围内重申了关于医师职业精神的共识,它要求将患者的利益置于医师的利益之上,要求医学界和社会必须清楚了解医师职业精神的原则和责任。医学与社会达成共识的本质是公众对医务人员的信任,而这种信任则建立在医务人员个人及全行业的专业及正直的基础之上。

电影中陆文婷的丈夫、从事金属力学研究的傅家杰有一段台词:“金属也是会疲劳的,先产生疲劳显微裂纹,然后逐步扩展,到一定时候就会发生断裂。”在医疗领域中,不管是医生遭遇的不公还是患者的不幸,都是“断裂”的声音,医患双方都有责任去弥合这些存在于认识和实践上的裂痕,而谁能迈出第一步或在这些改变中起到引领作用显得尤为重要。


文:北京大学医学人文学院 尹秀云

编辑:魏婉笛 管仲瑶

校对:马杨

审核:秦明睿 徐秉楠

本文经「原本」原创认证,作者健康报社有限公司,访问yuanben.io查询【66BFP94I】获取授权


发布人:f77d****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