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桂山夜话(2024.11.7)
教师最核心的教学素养是什么?众说纷纭。我比较认同独立备课这种说法,并在日常教学当中一直践行。
一个人可以走得很快,一群人才能够走得更远。所以,我也线下,线上参与各种学科团体的活动。大家聚在一起,交流比较多的话题当数教学资源的推荐与共享。多见老师在群里求助:将要上公开课,谁有该课成熟的教学设计与演示课件?
约有十年以来,有公开教学机会,我都不会再如此遍地撒网,去寻求资源。而是,基于自己对教学内容的理解以及对该学段学生学习特点的了解,先完成教学设计,再根据教学设计制作演示课件。我上家常课,据我所带的学生概括,也有比较显著的特点----要么不用课件辅助,要么只用自己制作的课件。而且,课件也都画面比较简洁,字或图形都很清楚。其实,我上课所用课件,还有一个最重要的特质,那就是课件的演示一定与教学同步,不差分毫。
公开教学也好,家常教学也罢,都不是拿来就用。当然,前期也会做文献检索,资料搜集。但是,不是拿来就用,而是在大量阅读与对比分析之后,取其精华,将其融入基于个人对内容理解基础之上形成的教学设计里面,再按照预设,制作课件,为教学效果的凸显,使用动画等功能。
如此坚持下来,纵向对比,明显看到变化:
其一:重点变得突出。独立备课,完成教学设计和课件,使得每节课的重点真正能够从纸上落到行动上。无论是时间的分配,还是形式的丰富,又或者是问题的深度以及对话的多元,都有所改进,共同发力,促进重点的突出,推动难点的突破。
其二:语言彰显简洁。拿来主义,依靠他人设计,因不了解背后的设计意图,所以,出现辞不达意是常事。独立备课,因为上到每一个板块,中到每一个环节,下到每一个问题都成竹在胸,所以,能够用自己的、学生能够理解的、能够更好实现交流效果的语言予以表达。既明确,又简洁,直指数学的严谨,满足课堂高效的需要。
其三:结构悄悄形成。独立备课,一日如此,不行;偶尔为之,也不行。需要久久为功。新课标提倡大单元备课。其实,坚持独立备课,就会在不知不觉中趋向大单元。目前个人备课的做法一般都是,先以学期为单位,确定每个单元的学习顺序,分配每个单元的学习时长,再以单元为单位,拟定学习线索和脉络,划定每个课时的例题和习题,最后,以星期为单位,具体细化一周里面每节数学课的教学设计以及作业布置。如此做法,已然实现大单元的整体备课,因此,教学展开的同时,结构也在同步形成。
有人说,新课标提出了很多新概念。其实,如果以独立备课的姿态,深耕课堂,坚守一线,会在实践中发现和体悟:教育的本质不变,也并没有什么新概念。只是原来的做法从先行先试变成了统一要求,原来已经提出的要求借多样表达和深化研究旨在进一步落细和落实。
想,都是问题;做,才有答案。所以,教师的核心素养是什么?我认同和推崇,独立备课。
----2024年11月7日,写于桂山脚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