热点新闻
颜渊第十二㉓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2024-03-04 10:58  浏览:4839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筹货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筹货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颜渊第十二㉓

子贡问友。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

我们先说一下读音,以前告读(gù)这是古音。以前读辱(rù),现在没有这个音了,都读辱,和忠告的告,所以我们按照现在的读法。

子贡问友。子贡问如何交友。这里我们先思考,每个人问出什么样的问题,都与自己的性格相关。比如说,我们看子贡的问题:问政,问交友,问如何经商,这是子贡的问题,跟他的性格和所做的事情相关。子贡从政,所以他问政。子贡经商,那经商就涉及到交友,所以子贡问友。


那我们看子路的问题:问强,问仁,问君子。我们看颜回的问题,都是问如何克己的。不光是问如何克己,我们再来看整个《论语》颜回很少有问题,为什么问题会少呢?没有那么多所求,没有那么多所想。他只是跟在老师身边学习。其他的多数都是在描述颜回的状态。比如说一箪食,一瓢饮,在陋巷,人不堪其忧,回不改其乐,贤哉回也。比如说描述颜回好学,不迁怒,不贰过。比如说描述颜回择一善,则拳拳服膺。所以更多的是描述的他的状态。

我们再延伸到生活当中,也是一样的。我们听到一个人所问的问题,就可以了解到他的当下的状态,就可以了解到他是做什么的,就可以知道他正在意什么。比如生活当中,有人问我们感情的问题,说明他当下是比较在意感情的,被感情的问题所困扰;有的人问如何教育孩子,说明他在教育孩子这方面是有所困扰的,或者想要在这方面有所提升的。

我们把这一点延伸出来,告诉我们大家一个思维方式。我们可以通过一个人的言行举止,可以通过一个人的问题,可以通过一个人当下在意的事情,而了解到这个人的思维模式和他当下所处的状态,以及他心中所思所想。我们看子贡问友。因为要为政、从政、经商都离不开一个话题,如何与朋友交往。该用什么样的思维和行为去对待朋友。我们先来思考朋友的概念,朋友之间有一个感情链接,一个字叫做义。彼此做合时宜的事情,彼此互相帮助,彼此奉献,彼此付出,这是朋友之间的价值。也就是说朋友之间要有感情的连接,要有彼此的需求。

比如说当我们心情不好的时候,我想到一个朋友可以给我开导,可以给我一些智慧,这是一种需求;比如说我们在生活的当中遇到困难,想找朋友帮个忙,这是一种需求。


那我们再讲修身以后,何为朋友呢?同门曰朋,同志曰友。有共同的志向我们称之为友人,有共同的喜好,共同的爱好,我们称之为朋友。《论语》开篇讲,学而时习之,不亦说乎。有朋自远方来,不亦乐乎。那我们再思考,在生活当中有什么样的朋友从远方来,我们会特别高兴呢?有相同的志向,他是同频的,我们可以聊到一起。比如说有一个朋友从远方来,我们并没有相同的志向,我们就没有开心,没有喜乐。

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懂得修身以后,朋友之间又加了一个情感链接,共同的志向,共同的喜好。他是同频的,同频之后可以互相分享。我们再来看分享这个概念很重要,想一想我们生活当中会与什么样的人去分享呢?他可以听得懂我在说什么,他可以赞同我的志向,他可以认同我的想法,并且他是可以给我回馈的,是可以交流的。所以我们想要分享的前提是要同频,是要有交流的有沟通的有来有往,这个情况我们愿意去分享。


那我们从这个角度再延伸到生活的当中,不光是朋友如此。我们和孩子,我们和爱人,我们和同事,我们和客户都可以成为朋友。我们可以把身边的一切关系转化为朋友。

比如说我们和孩子,如果以朋友的心态相交,我们想的是给对方付出,为对方奉献,我们可以去分享,把我们的想法说给他听。我们可以倾听他的想法,这个时候我们的交往是有链接的,是有共鸣,是同频的,是可以交流的,我们才可能交心。如果我们以父母的身份与孩子交流,你是很难同频的,因为我们在不停地要求他,认为他小,认为他就应该不懂事情,他就应该听我的话。

如果说我们和爱人之间不停地要求,要求对方付出,要求对方给我们更多的关爱,要求对方给我们更多的体贴,这时候反而让双方产生逆反的心理和作用。我们把朋友这个概念再宽泛一点,它可以用到生活当中的每一种关系里,这个时候我们的交流就会变的减少障碍。

比如说我们和客户之间,如果我们拿他当朋友,这种距离感就会拉近,如果我们和同事之间,我们把他当成朋友,这种距离感就会拉近;我们和孩子之间,如果把他当朋友,就会变成平等的关系,这个时候链接就有了;我们和爱人之间,如果把他当朋友来看待,那这个时候我们更多的不是在索取,而是想着为朋友付出。


那么朋友这个时候就变成了一种思维方式。彼此夫妻之间感情和关系还在,但是我们又加上了朋友的思维,变得彼此尊重。和孩子之间关系情感还在,但是我们又加入了朋友的思维,我们懂得彼此欣赏、交流和分享,我们变得认同他,支持他的想法。如果我们和客户之间有着利益上的往来,合作上的关系,但是又加上了朋友的思维,可以让我们彼此变得更亲近,不光有利益还有情感,还有分享,还有共鸣。所以子贡问友就不光是问友,因为交朋友涉及到如何为政,如何从政,涉及到如何经商。那我们来看看孔夫子是如何回答的。

子曰:忠告而善道之,不可则止,毋自辱焉。短短的一句话,却讲了三个阶段,三个步骤。我们看首先要做的事情忠告而善道之,首先是忠告的。何为忠?尽心尽力,我们用心在劝告对方,这个称之为忠。那要如何用心呢?是我们用心都是为对方好的,而不是为了苛责、指责,也不是为了彰显自己。


我们来体会一下在生活中,如果我们是忠告的会是什么样的状态。忠告,它具备的几个特点。第一我们的神情、我们的语气、我们的语速、我们的语言,总而言之他是语重心长的。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忠告别人好好学习这件事情。我们就会对他讲,说你一定要努力地学习,因为只有通过学习让你自己变得更好,将来你才有更多的机会和选择的权利,否则将来你是要痛苦的,你是要面对自身很多的不足,导致失去很多的机会,这叫忠告。


那我们再看生活的当中另外一种状态。你得好好学习,你学习这个样子将来能行吗?讲述的是同样的道理,但是是两种状态。为何呢?发心不一样。忠告的时候,你是语重心长的为了对方好。而后一种则不同,我们或许为了指责他,或许为了彰显自己的文化,彰显自己的见解,彰显自己的智慧,所以就形成了两种不同的状态。


所以首先我们对朋友对身边的任何关系是要忠告的,是要用为对方好的。忠告而善道之,我们看何为而呢?并且、并列的关系,同等重要。我们不光要有忠告的心,还要有方法、有智慧、善道之。我们要去正确的方法去引导对方,用善良的,合于道的,合于德的去引导对方。

我们在生活当中对自己的朋友,对自己的孩子,对自己的爱人,往往也是忠告的。你对他语重心长,真的是为了他好,但是缺少了智慧,我们有心还要有力,这里的力就是善道之,就是方法,就是智慧。比如说我们学习了圣贤文化,学习了《论语》,我们不光懂得忠告,同时我们懂得用正确的方法,用智慧去引导对方,才会产生力量。所以我们要知道学习的重要性,好学近乎知。如果我们不去学习,不能增长智慧,即使我们有那颗心,想对朋友好,想对亲人好,想对孩子好。但是我们没有力量,没有那个智慧去引导他。所以忠告再加上我们的智慧和正确的方法,善道之,这个时候才能产生他该有的力量和我们想要达到的结果,这是第一个阶段。

接下来就到了第二个阶段。每个人的根器不同,每个人的性格不同,每个人所处的阶段,所处的环境各不相同。不是所有的人都能听进去我们的忠告,不是所有的人都可以当下听明白我们在讲什么,有听不明白的情况怎么办呢?孔夫子讲:不可则止。不可,做不到,这个时候要懂得停止的。《论语》讲:中人以上,可以语上也;中人以下,不可以语上也。有的人的智慧还没有达到,未必能听懂你所讲的智慧,未必能认同。不认同的时候我们要懂得适可而止,及时地停止。

接下来又讲到第三点:毋自辱焉,不要自取其辱。为什么讲不要自取其辱呢?这里面有两个核心的关键所在第一个,我们自己不要取其辱,它会伤害到我们自身。第二点,如果我们不懂得不可则止,当对方听不进去或者时机不合适的时候,我们一直在忠告不光自己取其辱,并且让对方产生反感,破坏了这种关系的和谐。

比如举个例子,我们忠告朋友,我们努力而为之,当忠告对方听不进去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停止。因为停止我们的关系还在,如果我们还是不停地劝阻就会导致关系破裂;比如我们和孩子之间一样的,我们要忠告,要为了他好,要懂得善道之,但是劝阻不听的时候,我们要懂得停止。否则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变得不和谐,以后你也没有机会再去忠告于他。

不可则止,是为了维护彼此的这段关系,不可则止以后,我们要怎么办呢?说我去劝服不了朋友,我改变不了我的孩子,改变不了我的爱人,那接下来我们还要自我修正。


如果我们忠告对方不听,两个原因。第一个原因来自于对方,对方现在的智慧还听不懂,对方还没有到机缘能听的明白,他吃的苦还不够,所以他当下还听不进去。第二个原因,是我们自己还没有足够的信服力给到对方,是我们自己的能量和智慧还不够,所以对方不相信,听不进去我们的忠告。

无论是对方的原因,还是自身的原因,我们能改变的只有自己,政者,正也。我们先要去改变自己,修正自己,当我们自己有更强的信服力,有更多的智慧,更大的能力,我们才可以继续忠告于对方。所以不可则止,毋自辱焉是保存了这段关系。继续修正我们自己,以等待合适的时机,再去忠告而善道之。


所以无论对爱人,对孩子,对朋友,对客户,我们都要保持淡定自若的心态。我们首先要去忠告于他,不可则止,保存好这段关系不要自取其辱,也不要伤害到对方。我们来修正自己,有合适的机会我们再去帮助对方,同时这也是仁爱之心的体现。我们不会放弃每个人,但是我们要懂得找恰当的时机。


这句话当中我们再提取四个字作为重点来延伸:不可则止。不可则止在我们生活当中非常实用。不可则止就是及时止欲,克制自己的欲望。因为有欲望在,所以我们不懂得不可则止的道理。

我们来举个例子。比如说我们喜欢一个人,对方已经不再喜欢我们。这时候因为我们有想得到对方的欲望,所以就做不到不可则止。我们还想要去追求,还想要做得更多,就会导致我们整个人多行为是偏激的。所以我们要懂得及时止住自己的欲望,不可则止。我们再来举个例子,我们想要劝服朋友想要忠告朋友,实则也是我们自己的欲望。是我们想让他改变,想让他变得更好,如果对方不再听从的时候,我们要懂得不可则止,及时止住自己的欲望。

比如说我们去教孩子,我们想让自己的孩子学习成绩变得更好,实则也是我们自己的欲望。我们要努力而为之,忠告而善道之。这是我们先要去努力的,而发现我们努力过后那个结果并没有改变,并不如意,这时候我们就要懂得不可则止。

我们再举一个在感情当中的例子。说我们在一段感情中受到了伤害,我们觉得很痛苦。我们沉浸在这种痛苦的感受当中,我们也要懂得不可则止,要懂得停止沉浸在这种感受当中。有的人说我做不到啊,其实并不是做不到。是我们放纵了自己,允许自己这个样子,所以才做不到。

比如说我们在一段感情当中,在一个挫折当中走不出来,并不是我们真的走不出来,而是我们放纵,允许这种感受,就是没有克制自己的欲望。当我们克制自己的欲望就可以及时的止住,不可则止。我们再看背后的智慧,不可则止。我们在当下看似有所失去,实则不然。我们得到了很多,我们找回很多。


举个例子,我们追求一个人,当对方并不喜欢我们的时候,我们还在拼命的追求,做出过激的行为,这时候实则我们损失了很多东西。损失了自己的尊严,损失了自己的形象,损失自己的地位,损失了自己的身份,一旦我们有所损失就会导致我们失去的更多。比如说我们追求的这个人变得更加地远离我们。比如说我们身边的人看到我们这副样子,他会变得远离我们,重新建立对我们这个人的印象,原来好的印象都已经不存在。

比如说我们对孩子的教育也是一样的。我们如果不懂得不可则止,任由放纵自己的欲望,就会变得行为偏激,导致我们在孩子心中的形象变了样子。这个时候我们之间的关系就会破裂,你以后再说什么孩子也不会听。当我们不可则止的时候,其实是找回更多,并不是有所失去。比如说我们和客户之间也是一样的,当我们做一件事情努力过后忠告过后,对方并没有感同身受并没有听从。我们要及时止住自己的欲望,这时候我们实则是在找回更多。

比如说我们忠告朋友也是一样的,当对方并没有听进去的时候,不可则止。这个时候找回了,保存了我们该有的形象,该有的风度,该有的智慧,这个时候接下来才有更多的机会去把这件事情做好。当我们追求一个人的时候,也是如此。对方不喜欢的时候,我们及时的止住,以后有合适的机缘再去做这件事情,再去追求对方,反而机会变得更大。

比如说我现在有一个痛苦的念头,我有一个自我否定的念头,如果我们任由放纵它,就会导致我们产生大量的痛苦。可是我们及时地止住以后,就有效的保护了我们的身心,找回了我们本有的光明和美好。所以并不是我们控制不了自己的念头,控制不了自己的行为,是我们对自己太过于放纵,不懂得克制自己的欲望所导致的。所以讲退一步海阔天空,当我们停在这里,退一步的时候,是因为我们心中有更高的理想。


在生活当中,这个道理处处可用,我们要懂得取中,懂得找合时宜的时机,找合时宜的那个度。我们把握好那个度的时候,我们才知道及时地止住自己的想法,及时地止住自己的行为,及时地止住自己的念头。当我们止住自己的念头,实则是有所得。

发布人:fafc****    IP:124.223.189***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