从教20多年,我的学生们都记得了我的严厉、严格。甚至曾经有一次在回家的公交车上,我妈妈听见两个女生在谈论自己的老师,开始是说老师多么负责,我妈听着听着听见她们在感叹,说老师太严厉了,越听越象在说我,忍不住去问,果然是我——她的女儿。
后来,聊及此事,我反思自己。我苛刻与严厉让自己变得不可靠近,显得生硬,尽管我在课堂上极尽亲和,孩子们还是有点怕我。
今天在读张文质老师的《父母的关键认知》,在自序中读到“孩子是我们的甜密,也是我们的忧伤”。若人间有天使,他一定长着儿童的模样。学生也是,他们是来自不同家庭的代表,哪能千篇一律。雷厉风行,是中年的我,而今天,我的心就突然软下来。
“ 心软”也可以改变教育,克服生硬,克服粗暴,让生命感知爱的温度。
早上,我在视频里看到凯第二个到了教室,然后他趴在桌上,没有翻书。我想在视频喊他,我忍住了,我关上监控,专心开车。
第一节课,数学老师发现宁没完成作业,下午第二节,我发现她在抄别人的英语作业,我翻开书皮看了一下名字,没有马上责怪她。
课间操回来,我装做无意的表扬了凯,说他到校之后,稍微整理了书本就专心学习了,比上周有变化。我看见他悄悄的坐端正了,中间他要去厕所,我看他走路和关门都特别注意,没有影响其他人。我心一喜,这个大大咧咧的男孩,终于懂得细节了。
中午,我和宁聊了一会,尽管她的生物第卷找不到了,我悄悄找了张备用,递给了她,并悄悄开玩笑:让你家长付费100元,她认真答应了,安心听讲,笔记认真。
他们也是想变成优秀的孩子,只是他们需要被点一下,拉一把,推上去。“人不是有能力才站在舞台上,而是站在舞台上才有能力的。”我们要做的,就是让他感受到自信、尊严、甚至骄傲。张老师说,情感需求是生命原初的而求。
下单了两套《读者》合订本,送给那些需要“力量”的孩子。让我喜欢文字和书来温暖他们吧,我远远看着他们嘴角上扬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