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在全球AR/VR产业竞争中,中国已形成规模与技术双突破的独特优势,从产业体量到技术应用,中国已成为全球AR/VR领域不可忽视的力量。”深圳市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会长、欧美中投资促进会中国区/中东区会长谭贻国表示。作为中国IT行业资深专家,他结合十年行业实践经验与行业观察,深入剖析中国在虚拟现实产业的优势、短板及突围之路。

图为深圳市虚拟现实产业联合会会长、欧美中投资促进会中国区/中东区会长谭贻国。
谭贻国表示,虚拟现实产业在交互系统、应用场景创新等方面也通过持续研发实现了从“跟跑”到“领跑”的跨越。尤其在内容制作效率上,中国团队展现出显著优势,“一个10人团队一周即可完成一个唯美、有创意的内容项目,而欧美团队仅沟通环节就可能耗时两三个月”。
谈及中国AR/VR产业的突围之路,谭贻国回忆,十年前行业起步阶段,中国企业主动布局底层技术研发,从平台开始自主开发,避免重蹈部分行业“被动跟随”的覆辙。他认为,这种全产业链韧性与快速迭代能力是中国虚拟现实产业的核心竞争力——中国企业擅长将AR/VR技术与实体经济深度融合,在教育、医疗、工业、文旅等领域打造了大量可复制的落地案例,“技术+场景”的创新模式让中国方案更具实用性和市场竞争力。
关于AR/VR产业未来发展,谭贻国表示,可借助共建“一带一路”的机遇让中国创新产品走向全球,同时引入国际资源反哺国内技术研发。“中国AR/VR产业需从规模领先向生态引领转型,‘在引擎、芯片、操作系统等核心领域形成自主可控的技术体系,真正实现从‘中国生产’到‘中国创造’的跨越。”谭贻国强调,中国AR/VR产业的十年发展,印证了“自主创新+开放合作”道路的可行性,面对全球竞争,既要保持内容创新和场景落地的优势,更要补齐短板、抱团发展,让中国方案成为全球AR/VR产业的“创新标杆”。
在谈及将于12月4日至6日在中国澳门和广东珠海双城举办的首届全球智能机械与电子产品博览会(AIE)时。谭贻国说,“AIE展是中国自己打造的一个品牌,是基于机器人、无人机、VR产业的一个特色展,非常有意义,我会发动更多的会员企业来参与。”

