3月11日下午4时,十三届全国人大四次会议闭幕后,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三楼金色大厅出席记者会并回答中外记者提问。
为何提出6%以上的增长目标?
李克强表示,我们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实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有不少分析。有的认为是积极的,也有认为低于预期。我们当然乐见经济向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我们说6%以上,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我们说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但是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我们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
去年没搞宽松政策,今年也没必要“急转弯”
李克强说,去年我们没有搞宽松政策,或者说所谓量化宽松,今年也就没有必要“急转弯”,还是要保持政策的连续性和可持续性,着力稳固经济,推动向好。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还是要注重把肥施在根上,现在市场主体特别是中小微企业还在恢复元气中。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我们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有些阶段性政策退了,同时又用一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冲抵影响,保持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
怎样保持力度不减,固然资金规模很重要,但用好钱更重要,我们去年宏观调控积累的经验还可以继续用。比如在财政金融方面,简单地说,那就是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一减”,就是减少中央政府本级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一增”,就是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支持力度不减,这样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稳中有降”,就是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当然,我们对各类风险隐患,也会及时防范化解。
将出台哪些改革措施来助企纾困?
李克强表示,今年我们政策的制定和实施,还是要继续围着市场主体转,这就需要继续推进“放管服”改革,让市场主体不仅生存,而且活跃。去年我们说留得青山就赢得未来,今年说留得市场主体的青山常在,就能够生机盎然,使中国经济的活力和韧性充分体现。所以转变政府职能很重要的是要把市场主体应有的权限给他们,让他们去发挥。对于审批环节,我们要继续减环节、减材料、减费用、减时限。一方面为市场主体减负,另一方面让他们松绑,放开手脚去竞争。政府还要进一步优化政务服务,为企业重质量、守诚信、精工细作去提高产品和服务竞争力来营造环境。对于政务服务中那些涉及企业、人民群众经常要办的事项,要努力做到网上办、掌上办、一次办,让市场主体有更强的活力,社会有创造力。
他说,要竞争就应当是公平的竞争,就必须有监管。管出公平、管出公正,这样才能让市场主体显示真正的创造力。所以我们放管并重,创新监管方式,加强事中事后监管,这都是改革。我们支持“互联网+”、物联网这些新业态,但是对于坑蒙拐骗、造假失信,或者利用新业态的旗号去搞诈骗、非法集资的,就要坚决打击,因为把市场搅乱了,没有公平,竞争就不可能持续,就不可能展现更强的活力。
就业质量和收入有什么变化?
李克强表示,今年我们的就业压力仍然很大,城镇新增劳动力约1400万人,其中高校毕业生909万人,创历史新高,还要保障退役军人就业,还要为两亿七八千万农民工提供打工的机会。所以今年我们在制定宏观政策的时候,依然坚持就业优先的政策,我们继续推动“六稳”,实现“六保”,还是把就业放在之首。去年出台的有关就业的政策举措,不仅没有调退,还有所增加,其他政策都要有利于就业。相信通过经济稳定恢复增长,会带动更多的就业岗位,而更多的就业岗位会推动经济稳中向好。就业还是要让市场来唱主角,也就是继续通过保市场主体来保就业。一方面推动稳岗、增岗,另一方面拓展就业渠道。
各级政府要把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任务扛在肩上
李克强表示,今年政府总支出比去年略有增加,盘子不小,所以要更多地向量大面广的民生领域倾斜,特别是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我们要在发展中持续改善民生。我们现在实施的是广覆盖、保基本的社会保障制度。对于事关人人、事关国家和民族未来的义务教育和基本医疗,各级政府都一定要把它扛在肩上。
今年将扩大医疗费用跨省直接报销范围
李克强表示,今年我们要扩大门诊费用跨省直接报销的范围,到明年年底前每个县都要确定一个定点的医疗机构,能够直接报销包括门诊费在内的医疗费用。
双循环是西方“围堵”下的战略收缩?
李克强表示,中国提出要立足新发展阶段、贯彻新发展理念、构建新发展格局,以国内大循环为主体,国际国内双循环相互促进,这既是要做大国内市场,也是要扩大开放。中国经济已经深度融入世界经济,可以说你中有我、我中有你,关起门来是没有出路的。中国会不断地、主动地扩大开放,这是中国自身利益的需要,也有利于世界。中国把内需市场做大,带动自身发展,也会给外资、外国产品和服务带来巨大的机会。
中国将缩减外资来华“负面清单”
李克强说,我们会进一步主动地对外开放,继续缩减外资来华投资负面清单,继续推动包括服务业在内的对外开放。我注意到,很多外企关心中国的营商环境,我们还要继续打造市场化、法治化、国际化的营商环境。总而言之,通过多种努力,在扩大内需中不断扩大开放,继续让中国成为外商投资的重要目的地、世界的大市场。
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继续改革科技体制
李克强表示,多年来,我国在科技创新领域有一些重大突破,在应用创新领域发展得也很快,但是在基础研究领域的确存在着不足。要建设科技强国,提升科技创新能力,必须打牢基础研究和应用基础研究这个根基。打多深的基才能盖多高的楼,不能急功近利,要一步一个脚印地走。下一步要加大基础研究的投入,还要继续改革科技体制。
李克强说,科技要自立自强,科学家要发奋努力,这和国际合作、同行交流是并行不悖的。科学探索和发明、发现是需要合作的,需要共同努力。封闭不会有前途,断链对谁都没有好处。中国愿意在保护知识产权的基础上,同各国加强科技领域的合作,共同促进人类文明进步。
希望中美有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
李克强表示,过去几年中美关系的确遭遇了严重的困难,给两国和世界都带来了不利的影响。中美作为世界上最大的发展中国家和最大的发达国家,和则两利、斗则俱伤。中美建交40多年了,风风雨雨,能越过坎坷向前走,还是因为符合世界发展趋势,符合两国的根本利益。我们希望按照习近平主席最近和拜登总统通话的精神,就是要尊重彼此的核心利益和重大关切,互不干涉内政和内部事务,秉持不冲突、不对抗、相互尊重、合作共赢的原则,推动两国关系向着健康稳定的方向发展。这既符合两国人民的利益,也是国际社会的期待。
他说,中美两国历史文化、发展阶段、社会制度都不同,彼此相处难免会有矛盾、有分歧,有的时候甚至比较尖锐,关键是如何对待。中美两国人民是有智慧、有能力的,双方还是要相互尊重、平等相待地进行对话沟通。我们希望中美有多领域、多层次的对话,即便一时达不成共识,也可以交换意见、增信释疑,这有利于管控和化解分歧。
老龄产业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
李克强表示,中国的老龄人口已经有两亿六千万,老龄产业也可以说是一个巨大的朝阳产业,它带来了多样化的需求。正因为中国市场的多层次、多样化的需求,这样一个广大的市场也必然会给外国企业的产品、服务乃至于投资创造更多机会,因为我们的市场是开放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