其它展会
总理阐释经济增长目标定在6%以上,释放哪些信号?
2021-03-11 20:56  浏览:512  搜索引擎搜索“手机筹货展会网”
温馨提示:信息一旦丢失不一定找得到,请务必收藏信息以备急用!本站所有信息均是注册会员发布如遇到侵权请联系文章中的联系方式或客服删除!
联系我时,请说明是在手机筹货展会网看到的信息,谢谢。
展会发布 展会网站大全 报名观展合作 软文发布

一些机构预计今年中国经济增长能够达到8%左右,不过今年中国经济增长预期目标设定在6%以上,设定这一预期目标背后所释放出什么信号?

3月11日,国务院总理李克强在人民大会堂金色大厅回答中外记者提问时,给出了答案。

“我注意到,我们提出6%以上的经济增长预期目标,确实引起了多方面的关注,有不少分析。有的认为是积极的,也有认为低于预期。”李克强说。

他接着表示,我们当然乐见经济向好,但是我们也清醒地看到,今年是在恢复性增长的基础上前行,有很多不可比的因素。而且世界经济复苏不确定性依然很大。我们说6%以上,6%不低了,现在我们的经济总量达到100万亿元,增长6%就是6万亿元,这要放到“十三五”之初,需要8%以上增速才能达到。而且我们说6%以上是开了口子的,实际过程中也可能会增长得更高一点。

总理强调,我们不是在定计划,我们是引导预期,希望把预期引导到巩固经济恢复增长基础,推动高质量发展,保持可持续性,尤其是和明年、后年的目标相衔接,不能造成大起大落,否则会扰乱市场的预期。一时走得快不一定走得稳,只有走得稳才能走得有力。我们还是希望中国这样一个巨大的经济体,经济能够行稳致远,保持长期向好。

英大证券研究所所长郑后成对第一财经分析,从总理的回答中,可以得出今年政府设定经济增长目标的几大考虑因素:

第一,世界经济复苏尚存较大的不确定性,而我国宏观经济目前尚处于“恢复性增长”阶段,GDP增速目标不宜设定过高。

第二,我国经济总量已经达到100万亿元,基数之大前所未有。随着基数加大到一定程度,增速稳步下行是必然趋势。

第三,相比经济规模,中央更加注重经济质量,更加注重高质量发展与可持续发展。

第四,宏观经济增速必须保持一定的稳定性,不能大起大落,扰乱市场预期。

第五,“6%以上”体现出较强的底线思维,一旦GDP增速呈现出跌破6%的迹象,则将加大逆周期调节力度,达到“努力保持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的政策目标。

渣打银行大中华及北亚首席经济师丁爽对第一财经分析,中国需要设定一个经济增速来管理预期。6%的经济增速预期看起来低于市场预期,但中国潜在经济增长率为5%~6%,设定6%以上增速目标也可以跟明年经济目标设定更好衔接。而且6%以上增长目标是上不封顶,实际工作中需要一个具体增长率指标来做参考,按照今年赤字率推算,中国隐含经济增长目标可能在8%左右。

粤开证券研究院副院长罗志恒告诉第一财经,6%以上的预期目标重在引导预期,不必实施“大水漫灌”去刻意保增长,而是要实现高质量发展,保持经济运行的稳定性,政策也将保持相应的连续性。这既表明了对中国经济的信心,中国仍是世界上增速较高的经济体,又稳定了市场预期。

为了确保今年经济运行在合理区间,今年宏观政策不搞“急转弯”,保持连续性、稳定性和可持续性。

比如,尽管财政赤字规模有所下降,但是全国一般公共预算支出仍保持一定增长,保持一定支出力度。而且为了支持小微企业渡过难关,去年到期的小规模纳税人增值税优惠等部分阶段性政策延长执行期限,并出台新的针对小微企业、研发创新的减税政策,来对冲部分政策调整带来的影响。

李克强也表示,由于经济恢复增长,我们要合理调整政策,但调整是适度的,有些阶段性政策退了,同时又用一些结构性减税降费政策来冲抵影响,保持保民生、保就业、保市场主体的力度不减。

李克强表示,怎样保持力度不减,固然资金规模很重要,但用好钱更重要,去年宏观调控积累的经验还可以继续用。

“比如在财政金融方面,简单地说,那就是要‘一减、一增、一稳中有降’。‘一减’,就是减少中央政府本级支出,各级政府都要带头过紧日子;‘一增’,就是扩大直达资金范围,让基层和市场主体感到支持力度不减,这样能够更快更有效地惠企利民;‘稳中有降’,就是在稳定杠杆率的同时,引导金融企业合理让利,使中小微企业融资更便利、融资成本做到稳中有降。当然,我们对各类风险隐患,也会及时防范化解。”李克强说。

根据预算报告,今年中央本级支出约3.5万亿元,同比下降0.2%,这是中央本级支出连续第二年负增长,为改革开放以来未曾有过,体现了政府过紧日子。

中央将压减的财政资金用于支持基层政府落实“六保”工作。今年中央财政扩大直达资金规模至2.8万亿元,比上一年增加1.1万亿元。与其同时,今年进一步完善直达资金使用和监管,确保资金使用科学、规范、高效,真正惠企利民。

罗志恒表示,今年对财政金融政策的实施重在结构、资金使用效率和时效性,而非规模。通过减税降费保市场主体稳定而非过度刺激投资的方式,充分发挥市场主体在资源配置的决定性作用以及企业在保就业、民生中的关键作用。通过直达机制提高资金传导和使用效率,都体现出宏观调控的能力和水平更高。

“未来的财政政策导向是“一减、一增”,即压政府支出尤其是中央政府支出,保市场主体和地方政府支出,实质上继续优化政府与市场、中央与地方两个关系。”罗志恒表示。

丁爽认为,从广义财政赤字来看,赤字规模下调幅度并不大,这体现了财政政策对经济增长提供必要的支持。相比之下,信贷收紧相对快一些。在财政货币政策配合下,财政提供足够的支持,中国经济可以保持较高增速。

发布人:b5e1****    IP:125.64.55.***     举报/删稿
展会推荐
让朕来说2句
评论
收藏
点赞
转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