前段时间买了傅国涌老师的《与世界对话》系列书,最近翻其中的一本《墙》,看完后眼界大开,对于提升审美力和想象力很有帮助。正如傅老师说的,这部“与世界对话”的作品,是以想象力为中心,而不是以知识点为中心的,课堂不解决字词句问题,而是致力于提升孩子的审美力和思想力,最大限度地拓展孩子们的想象空间。
墙,到底是什么呢?是一堵高大坚固的建筑吗,还是我们人与人之间不可跨越的鸿沟?生活的墙随处可见,有有形的墙,有无形的墙,这些都在影响着我们。
傅老师这本书里收录了很多关于“墙”的作品。我印象最深的几个例子:
1.长城。吴冠中曾画过长城,画出了像河一样流动的长城,“行动中之长城,长城之存在”,吴老笔下的长城显示出线条的流畅。背后的秘密都是美。毛姆到过长城,“长城完全不为外界所动,就像它所拱卫的大帝国一样神秘。巨大,雄伟,令人敬畏的中国长城耸立在薄雾之中。”
2.以色列的耶路撒冷,“哭墙”,一堵跟战争、杀戮、毁灭、重建紧密联系的墙。二战期间,有600万犹太人被德国纳粹杀害,哭墙被犹太人看作是一个象征信仰和团结的地方。哭墙被分为男女两个部分男左女右。祷告时要面壁,面壁靠近墙身,摸着石头向它祷告。
3.德国柏林墙,艾青曾写诗:“一堵墙,像一把刀,把一个城市切成两片。一半在东方,一半在西方。”柏林墙还没建立时,大约有250万人从东柏林逃往西柏林。两德统一后,人们从秘密档案袋里发现,东德当年为了监视1700万国民,雇佣了很多人,来监视东德的全体国民。这堵墙比看得见的柏林墙还可怕。